《大眾日報》關于山東各界悼念新四軍蒙難烈士,憤怒聲討國民黨頑固派破壞抗戰(zhàn)罪行的報道
1941年1月18日,重慶新華日報發(fā)表了周恩來為皖南事變殉難者的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日軍士兵在殺害無辜群眾
日軍在長山城內扒民房百余修成的碉堡
偽山東省長唐仰杜積極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圖為唐仰杜與駐定山東的日方高層合影。
位于馬石山上的馬石山反“掃蕩”突圍戰(zhàn)紀念碑。
1941年12月21日,我魯中一分區(qū)的戰(zhàn)士們轉戰(zhàn)在博山茫茫大雪中。
1941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極不尋常的一年,6月22日爆發(fā)了蘇德戰(zhàn)爭,12月8日又爆發(fā)了太平洋戰(zhàn)爭。國際形勢的變化,給中國抗日戰(zhàn)爭以重大影響。一方面,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擴大,中國與同盟國軍事聯合的正式形成,為中國人民爭取抗戰(zhàn)勝利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一方面,日本在擴大侵略戰(zhàn)爭和急于結束中日戰(zhàn)爭過程中,對中國施加了更大的政治、軍事壓力。華北日軍在1941年和1942年兩年間,連續(xù)推行五次“治安強化運動”,并將華北分為“治安區(qū)”、“準治安區(qū)”、“非治安區(qū)”,有針對性地進行“清鄉(xiāng)”、“蠶食”、“掃蕩”,以縮小根據地,擴大、鞏固占領區(qū)。而國民黨頑固派在保存實力、消極防御、反共滅共、等待勝利的方針指導下,加緊對共產黨和人民抗日力量的破壞,1941年1月的皖南事變,將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向頂點。
治安強化運動標語懸掛在青島市禮堂
偽山東省長唐仰杜積極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圖為唐仰杜與駐定山東的日方高層合影。
在山東,日軍采用軍事、政治、經濟等多種方式進攻抗日根據地。1942年,日軍在山東及其周圍的兵力由1940年底的3.6萬人增至4.7萬人;偽軍在山東的總人數由1940年底的8萬人激增至16萬人;日偽軍在山東的據點由1940年底的1156個增至3700多個。此時,日偽軍幾乎控制了全部公路,他們通過公路、據點等,對根據地進行分割、封鎖。隨著抗日戰(zhàn)爭困難局面的出現,山東的國民黨頑固勢力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一部分同日軍相互勾結;一部分公開投敵,變成偽軍“掃蕩”、“蠶食”抗日根據地。皖南事變后,山東的國民黨頑固派對抗日根據地發(fā)動了所謂的“三月攻勢”。1941年、1942年的兩年間,山東連續(xù)遭受罕見的旱災和蟲災,加之敵人的摧殘,人們的抗災能力極弱,根據地出現嚴重災荒。在敵、頑夾擊和天災禍害下,山東抗日根據地日益縮小,到1942年底,面積較1940年縮小1/3,人口由1940年的1200萬減至750萬,八路軍人數較1940年減少1/4。山東抗日根據地出現了嚴重的困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