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剛
在青島市革命烈士英名碑上,鐫刻著一位英年早逝革命烈士的名字——周浩然。他不僅是一位堅強無畏的革命者,而且還是一位才華出眾的青年作家、詩人。他是青島早期革命文化戰線的英勇斗士,是抗戰時期青島地區犧牲的第一位知名烈士,也是青島地區抗日武裝斗爭堅強、卓越的領導人之一。
(一)
周浩然原名周世超,1915年4月21日生于青島即墨縣瓦戈莊村。受父親影響,周浩然從小就酷愛讀書,勤于思考,立志報效于國家和人民。1925年,周浩然在家鄉讀完私塾,父親送他到青島北平路小學(今青島北京路小學)讀書。這一年,為了爭取改善工人生活待遇,中共青島黨組織領導青島日商九大紗廠數萬名工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同盟大罷工。日紗廠主勾結軍閥進行武力鎮壓,制造了震驚全國的“青島慘案”。得知數十名工人被打死、打傷后,周浩然悲痛萬分,怒火中燒!他向同學們發表演講,帶領大家參加青島工人和各界人士的示威游行,小小年紀就投入到了革命斗爭的洪流之中。
小學畢業后,周浩然先后進入青島禮賢中學(今青島九中)和市立中學(今青島一中)讀書。當時,在市立中學任國文教員的胡先生系中共地下黨員,他非常欣賞周浩然剛毅不屈的性格和孜孜求知的精神。在胡老師的指導下,他閱讀了大量馬列主義著作,廣泛接觸新文化,并在“五四”時期著名作家王統照先生的熱心指導下,走上了新文學之路。同時,他參加了進步學生團體,學習革命理論,研究社會現實,尋求救國之路。他背著家人考取了北平大同中學(今北京二十四中),又先后到上海、南京求過學。
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文學界的組織,是中國革命文學的先驅者和播種者。青島“左聯”就是這一組織的分支機構。周浩然求學結束回到青島編印了大量傳單、宣傳冊進行散發,發表對時局的見解,傳播進步思想。這些活動引起中共青島地下黨組織的關注。1933年夏季的一個晚上,當時的中共青島市委宣傳委員、“劇聯”黨的書記俞啟威和中共青島市委青年委員、“左聯”黨的書記喬天華約見了周浩然,與他進行了深入交談,并吸收他為“左聯”成員。這次談話,成為周浩然走上革命之路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在他的提議下,成立了由他和其他同志等組成的《汽笛》文藝社,編輯出版了文藝周刊《汽笛》。《汽笛》的創刊,激怒了國民黨青島反動當局,他們逮捕了文藝社的部分成員,通緝周浩然并查封了《汽笛》文藝社。周浩然被迫于1933年9月離開青島,重返北平大同中學。
1934年春,周浩然冒著被逮捕、殺頭的危險又回到青島。此時,青島的共產黨、共青團等革命進步組織多次遭到敵人破壞,許多黨團員和革命群眾被逮捕。在白色恐怖面前,周浩然毫不畏懼,揮筆起草了《反南京政府宣言》和《告全市同胞書》,秘密聯絡進步學生,把傳單散發到工廠、學校和社會,并送進了市教育局和市長沈鴻烈的辦公室。
1935年5月,周浩然進入新青島報社,主編《小青島》文藝副刊。他滿懷革命激情,為揭露黑暗、喚醒民眾而竭力鼓與呼,創作并發表了《兩種不同的人物》、《又是黃花遍地時節》等一批思想進步的雜文、散文,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1935年9月,他發表了長達兩萬余字的《漫談文藝》,就文藝的方向、內容、形式及真、善、美等問題,進行了深刻、鮮明的論述。這篇文章在青島新聞界和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正因如此,《新青島報》受到國民黨右派報紙的攻擊,反動當局也給報紙施加壓力。周浩然無法在報社繼續工作下去,只好辭去編輯職務,于1936年進入山東大學哲學系旁聽學習,繼續深造。
(二)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公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國難當頭,周浩然心急如焚,熱血沸騰!他用日記燃燒著心底的火焰:“殺敵御侮是當前人人之責任,我們決不許日本掠奪中國寸士,殺傷中國人民”,“我擬成立即墨抗日游擊隊,從各鄉招集500人從事訓練。我覺此事非先自己腳踏實干不可”。
在斗爭實踐中,周浩然逐漸認識到組織起來、開展武裝斗爭對于中國革命的重要性。這一認識,促使他邁出與諸多文化名人不同的一步——投筆從戎。1937年10月,周浩然滿懷報國之志,毅然棄學回鄉開始了武裝抗日救國活動。他回到即墨瓦戈莊村,深入集市、學校、街頭和群眾家中,發表演說,宣傳抗日救國道理,他以強身健體為號召成立了“瓦戈莊國術訓練所”,組織青壯年民眾學習武術。接著,以訓練所學員為骨干,組織成立了“抗日義勇軍”。他親自制定了義勇軍行動準則,明確規定“對內聯絡同志,保衛地方;對外聯合各團體以抗暴日,期于打倒帝國主義,復興中華民族為宗旨”,并擔任義勇軍總負責人。義勇軍收集槍支,擴大武裝,鎮壓漢奸,抗日安民,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很快由幾十人發展到數百人。
三官廟,位于即墨靈山鎮集旺疃村北,1938年3月9日,這里爆發了一場著名的伏擊戰,全殲日軍30余名,擊毀軍車2輛,打響了青島武裝抗日第一槍。而領導這場戰斗的人就是周浩然。當時他得知日軍要到鄉下進行掃蕩,決定予以痛擊。他帶領義勇軍,聯絡萊陽“鄉校”農民抗日武裝,在日軍必經之地的集旺疃村設下埋伏。上午9點,兩輛滿載日軍的軍車,由青島方向駛來,經過集旺疃村時,受到“村民”們的“夾道歡迎”,他們手舉日本太陽旗,高呼“大日本皇軍萬歲”。見村民“如此熱情”,日軍的警覺完全消失。但等他們的車一過,這些“村民”扔掉手里的太陽旗,拿起準備好的工具,將煙青路攔腰截斷,挖出一條深溝。當天下午3點,兩輛日本軍車毫無警覺進入伏擊圈內,突然前車車輪陷入溝內,動彈不得,后車驟停。周浩然下令“打”,頓時槍聲大作,土槍、土炮的子彈、炮彈接踵而來,敵人被這突襲打蒙了,一會兒就死傷過半,兩輛軍車也燃起大火。這是青島地區武裝抗日的第一戰,狠狠打擊了侵華日軍的氣焰,極大地鼓舞了青島人民的抗日斗志,對青島武裝抗日起到了重要引導作用。
1939年春節剛過,周浩然被黨組織派到山東沂南岸堤干校學習。他認真學習了毛澤東著作《論持久戰》和《政治經濟學》等課程,參加了軍事培訓,思想理論水平和軍事素質都得到了很大提高。1939年7月1日,周浩然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站在鮮紅的黨旗下,他舉起緊握的右手莊嚴宣誓:要把畢生獻給黨和工農大眾,獻給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
1939年8月,中共即墨縣委成立。膠東區黨委任命周浩然擔任縣委委員兼組織部長。當時的斗爭形勢十分嚴峻。國民黨反動當局到處搜捕共產黨人,日軍經常進行掃蕩,地方漢奸勢力大肆捕殺抗日積極分子。為迅速打開工作局面,縣委領導成員分散開展活動,深入發動群眾,建立基層黨組織,壯大抗日力量。此時周浩然主動要求到即墨縣最危險的瓦戈莊村、靈山、劉家莊一帶開展工作。為爭取當地民團積極抗戰,他多次以走親戚、做買賣等為掩護,到各村開展工作,宣傳黨的抗日主張。這使日偽政權感到極大恐慌,千方百計地對他進行搜查、圍捕。
1939年9月12日傍晚,周浩然到西尖莊村開展工作,不料被叛徒姚士吾的部下發現并告密。遭到敵人包圍后,他沉著指揮同志們英勇地與敵人展開激烈的槍戰,終因寡不敵眾在突圍時壯烈犧牲在青紗帳里,年僅24歲……□